2017/12/29

作者林靈

S__15253597.jpg

個頭嬌小,一臉清秀,氣質清靈的蘇頤涵,出生於民國八十二年,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碩士,同時亦是本縣下半年度的駐縣藝術家。首次造訪金門的蘇頤涵,提及對金門最初始的印象,她坦言,來到金門之前,覺得金門似乎沒有甚麼吸引力,但來到金門之後,發現金門具有不同風貌與多元面向,「要文化有文化,要風景有風景。」

而金門的建築也讓蘇頤涵印象深刻。駐金之後,蘇頤涵走訪聚落,她發現閩式、洋樓與現代三種建築於同一聚落中並存,這讓她感覺有趣,「看到建築就等於看見整個家族的故事。而且金門有很多同姓村,對一個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小孩來說,很不可思議!你在這個村落中,怎麼走都會遇到你家的親戚,一整個大家族都姓蔡,或都姓陳。」

住居於成功海灘旁的沉思小築,讓七月開始駐金的蘇頤涵,親眼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場流星雨。「因為在台北看不到星星,這裡又沒有光害。」夏夜裡,蘇頤涵會沿著住處旁的小路,漫步沙灘、聽海觀星。蘇頤涵說,自己土生土長的永和,就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地方,人多車多,滿是高樓大廈,「我從來沒有住過一個地方,早上起來可以聽到海的聲音。」也因為駐村,實地體驗金門生活,並因此置換了一個創作環境,蘇頤涵認為,這在無形之中,肯定會對自己的創作有所影響。

在沉思小築的白色牆面上,張貼著數幅已完成的畫作,蘇頤涵解釋著,「我覺得老虎的形象很符合戰地金門,就是那種比較勇猛堅毅的形象。」舉凡得月樓、太武山、廢棄哨所、山后民俗文化村......,蘇頤涵以不同角度詮釋金門特色景致,以水彩、以油畫來描繪與刻畫當下,細膩、溫潤且充滿韻味,讓金門的田野山澗全數在畫紙上凝結。

外酥內Q的金門油條、北山的麻花捲、小徑的蛋狗蛋香、談天樓的湯圓、鴻美的炒泡麵......,蘇頤涵娓娓道來,一一細數,甚至連在地人的排隊銅板美食--位於金城的京彩包子饅頭,也成了蘇頤涵的口袋美食之一。她也相當推薦本縣的觀光公車,在遊歷景點的同時,隨車經由專人導覽解說,能讓遊客更進一步地深入漫遊金門。

探訪美景秘境、大啖在地小吃,並與鄰近社區居民互動,蘇頤涵也不斷推薦親朋好友走訪金門,領略戰地之美。對於未來,蘇頤涵則計畫著,在順利完成研究所學業後,預計先尋一份設計工作,並於閒暇時繼續創作。

  「如果可以

  我願意去體會每天擦身而過的各種人們

  去活過他們的人生

  也許只有如此

  才能對所謂人生

  有那麼一點點的體悟」

蘇頤涵在自己作品網站的入口頁面上,撰述了這麼一段文字。我愈發覺得,蘇頤涵的清秀、清靈,彷彿她自己畫筆下的蜂鳥,有慧黠、有自在、有細膩、有輕盈,在畫作裡集了多少意念與哲思,因而讓那幅月光下的太武山,愈顯清冷與空靈。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圖/林靈

IMG_6932.JPG

  隱身於小徑村落的彎曲巷弄裡,老榕樹下一塊童趣的手繪店招,幾張簡易桌椅,在矮簷下,在榕蔭下,幾盤噴香的現炸美食,大口咬下,既柔軟又酥香,既簡單又飽足,這是遊客必訪、必吃且頗具戰地特色的獨特料理--蛋狗、蛋香、雜七雜八。

  初次造訪的遊客,對於招牌看板與菜單上的蛋狗、蛋香與雜七雜八,恐或多有疑惑,店家往往不厭其煩地解釋著,蛋香是蛋餅加香腸,蛋狗是蛋餅加熱狗,雜七雜八則是綜合炸物。早年,由於國軍弟兄經常透過電話訂購,為了方便記憶與抄寫,遂產生了這樣的簡稱,並沿用迄今。饒富趣味的簡稱,不僅誤打誤撞成了極富特色與識別性的美食代名詞,也吸引眾多遊客、鄉親與饕客前來朝聖。

  望文思義,並將其成分組成逐一拆解,蛋狗即是炸得金黃香酥的蛋餅裹腹著熱狗,蛋香則為蛋餅裹腹香腸,雜七雜八則是由甜不辣、豬血糕、貢丸、熱狗等物所組合而成的綜合炸物。甫上桌的熱氣蒸騰,加點胡椒鹽,佐以醬料,並不繁複的平實小吃,份量十足,一口酥脆,一口軟嫩,在地的老字號,傳香數十年。

  造訪合泉平價中心的那日,在充滿時歲感的老雜貨店裡,我們聽取老頭家娘黃太太娓娓道來,關於匿伏在簡單吃食背後的濃濃人情。「卡早攏做阿兵哥生意,沒做吃的。做吃的緣起,是因為我們買來吃--我們家就是這樣,買東西回來,就和大家分享,分阿兵哥吃,他們吃了說好吃,就叫我拿來賣,來做著賣他們,就是這樣慢慢做起來的......。」

  老頭家娘還說,自己的好手藝乃是無師自通,再加上於年初仙逝的老頭家「嘴卡叼」,經由自行摸索與經驗積累,「以前要吃甚麼有甚麼,還可以辦桌、叫桌。」全然的自信,十足的好手藝,曾深受好評。憶起過往,忙到「無暝無日」,汗徹淋漓的勞動,撫養四位子女長大成人,賺得一家溫飽,這是小店並不輕鬆的過往,亦是小店再平凡、再相似不過的日常。

  口耳相傳的巷弄美食,日日重複著同樣的工序,每一個環節爛熟於心,同時精確熟練地掌握分寸和火候,在小小的廚房裡醞釀,在漫漫的時光長河裡傳續,儘管只販售蛋香、蛋狗、雜七雜八與炒泡麵,遊客仍翕動著鼻子,順著香氣絡繹前來,打卡、拍照、點選......,一盤接續一盤。

  在油鍋裡接受高溫的煎熬,吃油快、升溫快、炸好快,褪了蒸蒸的水氣,才能呈現酥香迷人的金黃。金燦燦黃豔豔的爐火旺旺,甫上桌的蛋香、蛋狗與雜七雜八,有滋有味,愈吃愈香,每一口都映著小鎮裡的人事蒼茫與流動風光。

  在巷弄裡的小路裡彎繞,看帶著歷史印記的小店,數十年如一日地於此安住。趁熱大啖這一套香酥嫩脆的炸物,滋滋地躥著熱氣,摻雜著絲絲縷縷的香氣,配搭沁涼啤酒或汽水,色香誘人,外酥裡軟,涮嘴夠勁,填實了轆轆肌腸,也滿足了最初的揣度與想望。

  歷經了時代更迭與變遷,隱身於巷弄裡,屹立數十年的好味道,餵飽多少駐軍、居民、思鄉遊子與前仆後繼的遊客。順風順水、按圖索驥,就循這份微微的香、沉沉的靜,在距小徑邱良功墓園不遠處,有這麼一家樸實不起眼的小店,並不華麗亦不矯情,時時漾著餅香、蛋香、熱狗香、香腸香、炸物香......,以再尋常不過的食材,讓人看著、嗅著,都饞。

  美食與歷史皆不可辜負,在蔭涼的老榕下,在小店的矮簷下,肚皮圓滾,飽食之餘,把往事、故事全數吃進胃袋裡,把成長、相愛、別離與團聚通通融進心坎裡,召喚過去與現在,用食物凝聚與慰藉,且聽一回夫妻同心、胼手胝足的勤勉故事,再聽一回駐軍十萬的戰地歷史。

 

原文刊載於《金門季刊》NO.133  中華民國106年12月出版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的守護》

 

  出國返家那日,正落著雨。我和外子一下車,推著行李,走入院內,這才發現門口陰乾處正蜷窩著一團絨絨的黃,睡得沉香。我們走得很近了,牠倏地醒了,遂望外奔竄而去。

婚後,家中偶爾開伙,我總把果皮、洗米水、殘骨剩飯等廚餘,一併置入自家花圃,充作植栽肥料。幾次下來,有隻黃色虎斑貓,老睜著怯怯的眼,在不遠處張望。接連數日,我把剩餘的餐食固定倒置於花圃某處,待隔天探看,那些原本置放殘餘之處,總被收拾得空無一物,回復如初。

落雨的夜裡,我竟也開始惦記,那貓兒是否有處所安棲?飯後,走向花圃之時,我也學貓喵喵兩聲,彷彿通報,彷彿暗號。我與貓兒之間,像是建立起一條無形的關係紐帶,開始有了繫絆。

連日下班後返家,親見小黃貓蜷窩在外子停置於家門口的重型機車座墊上,一點兒不懼人,骨碌的圓眼定定地看著我們。有幾回,小黃貓端坐於家門口的階梯上,像是自我們離家之時,牠便負起守護的責任。自此,我便親暱地喚牠,「我家的貓」。

 

《落跑的貓》

 

近來,每每返家進院或餐後推門,小黃貓總近著喵喵數聲,撒嬌似的。日子久了,貓兒們彷彿也會彼此通風報信,曾一口氣聚集了六隻浪貓,大小胖瘦花色不一,或站或坐或斜躺,各據門口一角,等著放飯。

餵食這些浪貓成了我的例行公事。有時牠們低吼噴氣、示威爭搶宛如有仇,有時倒是相安無事、坐候待食像似有序。貓兒有貓兒的默契與規矩,既警覺又無辜,既神秘又傲嬌,卻也隨時等待,隨時離開。

其中有隻灰黑色虎斑貓,圓眼圓臉且一臉萌樣,總愛倚著紗門往屋裡望,或在我出門後,聳尾步步貼伏著我的腿腳,幾乎是蹭著的,並不吃食,老繞著人轉,一切動作靈敏輕巧,一副自在模樣。我忍不住揣想,或許牠只是趁隙落跑、出門透氣的隔鄰家貓。

 

 

《再見幼貓》

 

一日,門口傳來微弱的貓啼。循聲查看,最終發現躲在門口鞋櫃裡的幼貓,貓目圓睜,瑟瑟發抖。一隻孤伶伶的灰黑色小虎斑,蜷起來不過成人巴掌大。

擺上清水、飼食,許是剛斷奶的幼貓一口口貌似吃力地緩緩咀嚼與吞嚥,我甚至把飼食加水泡軟。四處不見母貓身影,幼貓的瘦弱讓人溫柔感慨。食畢,幼貓遂一溜煙不見貓影。這貓兒該是把鞋櫃當作賃居藏躲處了。

辨識度極高的幼貓哭啼,充滿不安定與不確定感,嗚嗚嗚地小小叫聲,小動物本能的怕生與恐懼,著實使人揪心。有時牠會出現,有時牠並不出現,來得無蹤,走得亦是匆忙。

有些關係萌芽與起始,有些關係離散與結局,貓兒們來來去去。這些沒有名字的貓,縱使從不被馴服被豢養,但經由這些時日的相處,仍長出了信任與依託、多情與多慮;千絲萬縷的心緒,絕對誠實、毫不隱瞞。

我難免掛心且牽絆著那隻久未露面的幼貓。或許某日,終至我們學會告別,學會放下與療癒。

 

原文刊載於《金門文藝》2017。秋季。第64期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導/林靈 圖片提供/陳根雄

 金門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根雄,堪稱金門「註生娘娘」、「產婦救星」或「喜慶報訊人」。

 陳根雄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曾任臺北榮總婦產部主治醫師,目前是衛福部金門醫院祕書、院聘副院長、婦產科主任,今年還獲衛福部頒發「資深典範醫師獎」。堅守崗位二十六年的陳根雄醫師,執業迄今,共接生逾六千名寶寶,幾乎所有的金門婦女都認得他。

金門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根雄(右二)與婦產科醫護同仁合照。(照片由陳根雄醫師提供).jpg 

挺過資源匱乏
二十四小時待命

 民國五十五年出生的陳根雄,以北醫醫學系公費生身分完成醫師訓練後,在民國八十年選擇回到家鄉金門服務,一轉眼已經二十六年,在這二十六年間,陳根雄可說是陪伴金門婦女挺過醫療資源最為匱乏的年代。
 陳根雄回憶,金門醫院早年只有六名醫師,全院員工不到一百人,每個醫師都得不分科別的照顧全部病人。陳根雄因為是婦產科醫師,所以接生工作都由他處理,每年平均接生四百名到五百名新生兒。
 陳根雄回憶起,民國一百年時,整個金門醫院只有他一名婦產科醫師,一個月約莫有二十天睡在醫院裡,幾乎以醫院為家,產婦一有狀況就得隨時出診,簡直比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商店還忙。

視產婦如親人
鄉親感動記在心

 不只服務的病患多,在為產婦接生的過程中,陳根雄所遇到的緊急狀況也不少。
 曾有一年春節大年初三,一名產婦待產時,突然發生致死率高達八成的羊水栓塞。陳根雄與救護團隊拚了命,最後只救回嬰兒,產婦不幸過世。提起此事,陳根雄仍感到相當遺憾:「這是唯一一個沒有救回來的。」
 在妻子口中,陳根雄是「全部金門婦女」的公家醫師。只要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陳根雄就必須取消和家人與親友之間的約定,趕赴醫院。
 陪同孕妻前往金門醫院婦產科產檢的新手爸爸陳向鑫說,陳根雄醫師總是笑臉迎人,態度親切,細心認真,而且經驗豐富,頗受金門地區鄉親推崇與好評:「有陳醫師在,是金門婦女的福氣!」
 視病猶親,眾多產婦與病患口中親和力十足的陳根雄,個性相當低調,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離不棄,堅守崗位,深受金門民眾讚揚與愛戴。
 陳根雄說,外出用餐時,常遇到熱情的金門鄉親默默幫忙買單;也曾發生過同學在金門趕搭飛機回臺,因臨時招不到計程車,只好在路邊隨手攔了便車,報名是「陳根雄的同學」後,對方馬上免費載他到機場的趣事。同學回臺後,還對陳根雄開玩笑的表示:「你的名字在金門真好用。」

關心婦幼醫療
盼政府挹注資源 

 金門醫院表示,民國一百零四年陳根雄協助推動金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並通過認證,嘉惠地區不孕症患者及展開兩岸國際醫療,一百零五年完成約一百例試管嬰兒,一百零六年目標三百例。
 另外,陳根雄也配合衛生局子宮頸抹片篩檢巡迴車下鄉服務十餘年,足跡遍及金門各鄉鎮村里,一百零四年還獲衛福部「模範公務人員」表揚。
 陳根雄說,金門無法處理的急重症病患勢必要後送到臺灣,但後送的過程又深受天候因素影響;他最大的心願,是政府挹注更多資源,改善偏鄉醫療環境。

脫下白袍打桌球

 陳根雄是金門地區桌球比賽的常勝軍,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都是校隊,桌球可說是陳根雄最擅長的運動。雖然平日忙於醫務工作,他卻不曾間斷桌球運動,經常參加各項桌球比賽,技壓群雄,屢屢奪得佳績。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圖/林靈

刀削牛肉麵使用現擀現削的麵團。.jpg

有位擅煮、擅吃的大廚友人曾說,好吃的牛肉麵必須具備幾個要素,即是:湯濃、麵Q、肉嫩。湯頭不僅要濃郁,還要兼顧香氣,既能挑動嗅覺神經,又能餘韻繞樑;除了湯頭的底蘊足,麵體也得有相當的吸附性,才能融貫所有的美味;肉嫩,入口綿軟,卻又帶點小小的抵抗,用舌尖托著肉塊,往上顎頂去,恰恰化開了肉的纖維與燉化了的牛筋,遂滿口生香。

金門的牛肉麵吶,或清燉、或紅燒,或清爽、或濃香,一碗碗都是以心力與時間成就的好湯,粗獷的切成大塊大片的在地黃牛肉,慢火細燉後的軟嫩,飽含濃冽的肉汁,入口就是驚豔。

近午時分,不過十一點一刻,山外黃海路上的張記牛肉麵,內裡已坐了九成滿,「請問內用還是外帶?」店員揚聲問得清朗。坐定後點單畢,半晌,一碗郁香的半筋半肉牛肉麵隨即上桌。鮮纖綠翠的蔥花大把撒於湯面,軟燉的牛筋、大塊的牛肉佐著Q彈紮實的拉麵麵體,麵香、湯香、肉香十足合拍,層層疊疊,融合無間。

一提起金門的牛肉麵,身邊的友人迭聲回應--「山外喜相逢的刀削牛肉麵,讓我到現在還念念不忘。」軍友黃培書如是回味著。老爹牛肉麵則是軍友卓洆毓到金門服役後的第一次外食,「無比美味啊!吃著麵想著台灣。」網友潘嘉卿憶起彼時,「記得下午四點離開營區辦事情,明明就快晚餐了,還是硬要吃一碗刀削牛肉麵,吃的是回憶,腦裡想的是跟女友(現在的老婆)一起在台灣吃飯的畫面......。」

復興路上的喜相逢牛肉麵,是在地知名的老店之一。一推開店門,總能見到這樣的畫面--熱鍋邊,老闆黃仁宗以俐落刀法,動作利索地咻咻咻削下麵條入鍋;待煮熟的麵條撈進碗裡,後加入牛肉塊與湯底,綴上蔥花,這老字號且遠近馳名的刀削牛肉麵即可上桌。

老闆黃仁宗說,喜相逢的創始人為他的姑丈公李敏,該店約莫草創於1970年間。李敏為湖南人,昔時隨國軍撤退至金門,後將這一手烹煮牛肉麵的好手藝傳承予黃天賜、王金鸞夫妻倆,現已傳承至第三代的黃仁宗。

黃仁宗解釋著,這刀削麵所使用的麵團乃是現擀,並隨著溫度、溼度等氣候因素調整製程與時間;黃仁宗的父親黃天賜,仍舊日日晨起,以大骨與牛肉共同熬燉牛肉麵的湯底,母親王金鸞則在店內協助出菜暨料理;至於要角牛肉嘛,當然是使用在地的金門黃牛肉。

以大骨與牛肉熬燉數小時的湯頭溫潤清澈,現揉現削的刀削麵讓每一口咀嚼都泛著麵香,佐以軟嫩香的塊狀金門黃牛肉,往湯碗添點兒店家自製的酸菜與辣油,再加點個甜(鹹)燒餅,再來一碟現切滷味,十足的豐美與飽足。

傍晚時分,未及六點,喜相逢滿屋的繞樑香,店內早已滿座。本地居民、外來遊客、駐軍、外籍教師陸續絡繹著,黃仁宗表示,一天約可販售百餘碗牛肉麵。這傳承三代的好手藝,勤勤懇懇,嚴謹著紮實著基本功,既簡單又家常,通通納在這一只湯碗中。

文人饕客舒國治曾下筆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碗牛肉麵。」望著這一碗牛肉麵,牛肉香氣紋理盡現,湯水、爐火、麵體齊聚共和,經過多少時歲的淬鍊,日復一日接受考驗。

使用平凡的食材,費時自熬湯頭、手作辣油與酸菜,按部就班地慢工出細活,在蒸騰的鍋爐邊揮汗烹調每一碗麵--或鮮醇清澈,或濃厚甘芳,澤色豐盈鮮香,色香味俱全,牛肉、湯頭、麵條兼著平衡與柔和,充滿餘韻且十足協調;別忘了還有酸菜、蔥花、辣油等諸位重要配角,用以提香、顯味、增辣,這是多少世代難以忘懷的滋鮮味美。

老兵的鄉愁,飄洋過海,結合了擀麵功夫、紅燒技藝,碗公大的空間,集了水、火與時間,熬燉出香氣與記憶,無論是街頭小巷或高級飯館,有這一碗再熟稔不過的家鄉味,暗香浮動,滋養入味,用以安撫、用以溫習與回味。

春華秋實,久別重逢,走一整夜,懷抱著共同的秘密,不如來嚐一碗牛肉麵,大口暢肆這一碗人生最好的相逢。

 

原文刊載於《金門季刊》No.132 中華民國106年9月出版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