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12/13

作者林靈

  照片上那一整排十數個大男人,年歲有些了,頭髮冒了白,拉著醒目的紅底白字長布條,上頭寫著──「永遠忠誠的金砲兵   回顧之旅」,布條上還放上了部隊番號與三角標誌,一行人就站在數十年前的駐地營區門口留下合影。

     於是,我才知道,每年返鄉回金的,並不是只有我們這些離家千里的遊子們。有一群人,像是夏天的栗喉蜂虎,也似冬天的鸕鶿,每年,候鳥一般的,他們集結成群地返回金門。
     已逾不惑或年屆半百的這群軍友,是由當年同甘共苦的弟兄同袍所組成,退伍後相約再次踏上金門。待五十分鐘的航程一落了地,返金第一站即奔向他們口中的第二個家──曾經駐守兩年的營區。他們望著現已荒煙蔓草的故地,踏上早已頹圮或被夷為平地的紅土地。
     「在路口就看到怪手輾壓過的痕跡,當下心裡忍不住想:完了!該不會是被剷平了吧!」軍友是邊說邊嘆氣。
     「觸目所及只剩一片碎石廢土,徒留兩個環形砲陣地與一個板牆。返金的最後一天我又回到以往的駐地,站在中山室遺址前,我待了很久也想了很久,卻怎也拼湊不出它原來的模樣。離開前,走在那條往大門崗哨的水泥路上,仍不住地轉身回頭,那時,我終於能夠體會家被剷平是怎麼樣的一種心情。」
     再熟習不過的海風呼呼吹拂,帶來木麻黃發出的沙沙聲響,空氣裡透出乾淨純粹的青草香。軍友們帶著高粱,率性地坐在鮮有人車往來的濱海大道上,就著岩岸,遠眺眼前五千公尺外滿是繁華建物的對岸。
     每年返回金門的這一段旅程,像是探望一個老友,像是紀念一段逝去的青春,像是想追回那些再也追不回的甚麼。軍友也說,每年返金必有的行程之一即是小店尋訪,昨年回到位於部隊旁的小店,當兵時常光顧的那家,當家的老闆說他的家內前一年剛走,返回金門的軍友,一心想再嚐嚐老闆娘拿手的蚵仔煎、紅燒牛肉泡麵加蛋,卻止不住突然湧上的一陣鼻酸。
    「記憶通常來不及變成回憶,不是記憶不可靠,而是回憶被破壞得比想像中的早……。」永遠忠誠的老兵,永遠忠誠的回顧著──昔日的人聲鼎沸,今日的人去樓空。所以,才每年候鳥般的返回金門,持著砍刀,劈開叢生的灌木與雜草,尋找當年據點的同時,兼以影像與文字忠實地記錄著故地的慘綠青春與歲時遞嬗。
     「圓了回鄉路,甘願了。」照片裡的軍友們一手拉著紅布條,一手持著高粱,豎起大拇指的同時還帶著笑。離開金門前,軍友從舊時駐地帶回一顆落地的毬果,拾起了毬果裡頭僅存的一顆種子,飄洋過海,就種在台北家中的陽台。
     近日,帶回台北的那顆種子悄悄地發了芽,軍友說,看著這初初冒出的芽,就彷彿見到二十餘年前的自己,身著草綠服,正站在那塊長滿了濕地松的紅土地上

                                                                                                                原文刊載於金門日報【浯江夜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候鳥 金門 軍友
    全站熱搜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