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006  

  走在金城鎮的光前路上,和城隍廟連為一體的那爿店,是一層樓高的老平房。藍色木板牆面鑲著玻璃窗,一抬頭,就會看到白底黑字的那四個大字:鍋貼大王。

 「年輕如妳,是從來也沒有聽過鍋貼大王。」

  吃過的人都說,鍋貼大王的鍋貼是一嚐過便讓人魂牽夢縈的好味道。鍋貼底部煎得金黃焦香,一口咬下,嚐得到麵皮的酥脆與香氣,而吸飽了大骨湯汁的Q彈肉餡,飽滿多汁,鮮香四溢。再搭配一碗酸中帶辣、料多夠味的酸辣湯,這令人既飽足而又感到幸福的絕配美味,好吃到讓舌頭差點都沒給吞下。妳知道嗎?這可是連蔣經國都慕名而來卻因客滿而吃不到的經典庶民美食。那也是令多少三、四、五年級生戀戀不忘的童年難忘好滋味。

  民國六、七十年間,一根油條兩塊錢,一個包子三塊錢,洗一張照片六塊錢,一碗蚵仔麵線十塊錢……。水餃一個八毛錢,鍋貼一個就要一塊錢;等到水餃漲到一個一塊五,鍋貼一個就攀上了兩塊錢。

「可現在,一塊雞排就要五十元,一杯珍珠奶茶也要四十五元。」

  鍋貼大王就位在城隍廟的左側,一個三四十坪大的地方。是天還沒亮,老闆就得起身前往東門菜市場,挑選精瘦結實的豬後腿肉,再到科記吃碗廣東粥,吃飽了補足了氣力以後,起身回家準備開始一天的活兒。在十一點前至少要完成八板,也就是八百個鍋貼。一天至少備妥上千個手工現做的鍋貼,每逢假日得加碼包妥至兩千個才足夠,這鍋貼大王的鍋貼,有口皆碑,保證新鮮,堅持不售隔夜貨。

  每當上午十一點多,鎮上的金城戲院、金聲戲院與育樂中心所播映的電影一一散場,身著草綠服的駐軍,或群聚或零散,慢步湧向那爿店。而百姓們每年春節的固定行程之一,就是爬上平時尚屬管制森嚴的軍事重地──太武山,在山上的海印寺上香祈求一年平安順利,下山後到最熱鬧的街上逛逛,再到城隍廟裡拈香祈福,一家子順便就到城隍廟隔壁的鍋貼大王打打牙祭。所以有人說,過年就要吃鍋貼,吃鍋貼大王的鍋貼才有過年的感覺。

「那時候,就忙啊!只想趕緊讓每位顧客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鍋貼。」

  鍋貼大王的鍋貼料好實在,基本上一個壯漢吃個二十顆就會飽。有次,店裡來了七個阿兵哥,一個人點了五十顆鍋貼外加一碗酸辣湯,還聽到他們打賭似的說:「吃不完的付錢!」結果最後只有三個人吃光,這樣算來一個人得付上兩百三十塊錢。那年代,小兵一個月的軍餉也才不過一千塊錢。

  當時舉凡前往金門勞軍的當紅影歌星諸如上官亮、白嘉莉、鄧麗君等,大都下榻坐落於紅大埕的金城招待所,這招待所就位於鍋貼大王的斜對面。當勞軍活動表演結束,自然就近叫上一、兩百個鍋貼外賣來嚐鮮果腹,只需靜待約莫一刻鐘,鍋貼大王就能將那還蒸騰著熱氣的餃子、酸辣湯與鍋貼,直接並妥妥貼貼地送進招待所櫃台。

「那我怎麼會從沒聽過也未曾嚐過鍋貼大王?」

  那是因為島上的大量裁軍撤軍,再加上人手不足等因素,鍋貼大王於民國79年底悄悄地結束營業。因土地產權部分屬於城隍廟,城隍廟於民國80年初擴大規模重建時,故將整片土地併入廟產,如今城隍廟寬敞方正的格局,正是包含了鍋貼大王,從此,鍋貼大王也就成了城隍廟的一部分了。

  自開放觀光後,每年都有老兵舊地重遊,那些迴游的老兵,從台灣返回金門細細找尋當初的駐地與營區,還心心念念著從軍時期的美食回憶,跨越了兩百七十公里之遙與幾千個日子的光陰,卻只見到碉堡的衰敗與凋零,連記憶裡的美味亦不復尋在。而,旅居在外的人們,有時一年回家一次,有時隔了好些時日才返鄉,記憶中的鍋貼大王就像是憑空消失似的,任憑在金城街上怎麼找怎麼繞卻都是再也找不著了,這是多麼地令人遺憾與感傷。

「所以,只好以僅存的吉光片羽來回溯著連結了童年與味蕾的暖活回憶。」

 

作者/林靈

原文刊載於《幼獅文藝》709 2013-01月號

arrow
arrow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