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林靈 圖◎溫德生提供 原文刊載於《文創達人誌》月刊 17 2015年2月號  
279 (1) 

  早些年曾創辦北極星詩社,主編《北極星》詩刊,亦為《陽光小集》的創辦人之一,寫詩、寫評論、也寫散文,曾獲台灣學生文學獎、台灣優秀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敘事詩獎等獲獎無數的溫德生,而目前正大隱隱於市,低調地隱居於明道大學任教。 

  挖掘當初寫作最初的源頭,祖籍廣東新興的溫德生娓娓道來,「那時候,我從廣東香港來台灣,剛開始連國語都不會。」話雖如此,溫德生自小學、初中起,便是校內作文比賽的常勝軍;他也早早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也很僥倖被錄取,我還記得是中華日報一篇,還有個南部的成功日報,小小一篇而已……。」 

  一直到高中,溫德生仍延續著寫作的嗜好,「校刊每次都刊登我的文章,我還幫別人寫情書、悔過書……。」提起慘綠青春的往昔,溫德生的語調裡帶了些笑意。「我真正開始寫東西賺錢,是當兵的時候;當兵那時候月薪很少,投稿賺個外快,但也常常被退稿。」服役時,身為士官的溫德生,一個月薪餉不過450元;有次有篇小說被刊登在《創作》雜誌上,拿到了450元的稿費,等於足足多出了一個月的薪水!爾後,溫德生持續著投稿的習慣不斷。 

  後來為準備大學重考事宜,溫德生曾中斷投稿寫作的慣習;但在就讀大學時,又不禁技癢,除了在校刊發表作品外,溫德生亦熱衷於參與詩社活動。「我還記得那天是在生物期中考的前半個鐘頭,北極星詩社的社長來找我……。」溫德生細數往時,一幕幕仍恍如昨。1975年,接下北極星詩社社長一職的溫德生,舉辦「謬思的夜宴」朗誦會,那更是名詩人、校內外學生群聚的北極星藝文饗宴。 

  「當時居住在吳興街的詩人──有創世紀的洛夫和大荒、藍星的向明,他們也時常來校指導北極星詩社的活動。」溫德生說,那幾年,正是北極星詩社最蓬勃鼎盛的時代,校園內寫詩和讀詩的風氣,澎拜一時。在昔日的校園裡,文藝社團仍是校園的主力與清流,莘莘學子並未不可自拔的沉迷於虛擬世界裡,也無現今網路成癮的問題。 

  「每次要考期中考、期末考的時候,晚上看書,靈感最好。」就讀北醫的溫德生,大學時期,除了作品屢屢被刊登於校刊外,無論是報紙、詩刊,幾乎每一期都有他的作品。溫德生擅長的文類,更囊括了小說、散文、詩與評論。「有一次,學校舉辦了一個文藝競賽,我參加四個組別,每一組都得了第二名;上台領獎時,校長一看到我就說:『怎麼又是你啊!』所以,那天晚上發了筆小財,晚上就拉了一堆同學去吃消夜……。」 

  1978年夏,即將畢業離校的溫德生,為了紀念那段期末考幾乎為詩所當的時光,他邀集當時數位對現代詩愛戀癡迷的社長與同仁,包括舒笛(蕭棟銓)、崇溪(江員正)、南方雁(劉英山)、陳耀炳合作出版五人詩集。 

  考上國防醫學研究所後,由於唸的是藥理研究所,溫德生把藥理實驗的經過詳述,以冷靜、細膩的語法及修辭,寫成《藥理實驗室》一文,投稿參加比賽,更一舉拿下那屆時報文學獎的散文首獎。 

  彼時活躍於北極星詩社、綠地詩社與陽光小集的溫德生細細說來,在民國1985年間,他決定暫時停筆的主要原因──有次,他參加淡江大學邀請陽光小集的同仁到校本部的現代詩座談會,當時在座有位盲生,提問一個很深刻的問題,好像是有關詩的精神內涵,但在場竟然沒有一個人給予他滿意的回答。事後,溫德生想到那位盲生失望的表情,忽然覺得頂著虛無的「詩人」冠冕,到處作秀,自覺汗顏,加上不久後詩社因「政治詩」爭議風波而停刊;於是,溫德生決意淡出這個圈子。 

  之後,溫德生準備出國考試、考托福……,直至赴美國就讀肯塔基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溫德生才又重新提筆。「在美國的前兩年功課比較忙,所以博士後考過了,後來又開始寫。因為家人、小孩都在台灣,我就以寫作當作我精神上的浮木。」在美國時,週末常到風景區、小鎮遊玩賞景的溫德生,將豐富生動的旅遊見聞寫下並投稿,也因此集結並促成《肯塔基異鄉人》、《肯塔基老家鄉》兩本著作的出版。 

  留美取得博士學位返台後,此時的溫德生有感文學與他的專業研究領域屬性不同,甚或有所衝突,決定不一心二用的溫德生,從此對於文學寫作所投注的心力較少,而將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集中分配在精確且需要考證的專業學術論文上;從事教職以來,溫德生迄今公開發表的中英文論文,總數已逾一百五十篇。 

  此外,溫德生原於去年底打算出版一本新書,「基本上我目前已寫好95%,但我覺得有些資料我還要做些考證。這本書我寫了快十年了,我希望這本書像年鑑一樣,只要在航空史上發生甚麼事情,查我這本書就可以找得到!等於一個資料庫一樣。」由此,溫德生對於寫作的嚴謹態度可見一般。 

  現下的台灣幾乎成為文學荒漠,尤其整個社會的文藝風氣今非昔比,作品也曾被大學納入作為教材的溫德生,再三勉勵與強調閱讀與寫作的重要。「你一定要思考,才寫得出好文章,而且閱讀很重要;寫作會讓人思考,言之有物,也可以陶冶性情,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些東西;但現在台灣有副刊的報紙愈來愈少……。假如你到國外旅行,會發現在國外的上下班時間,坐地鐵、巴士,很多年輕人都在看書,但台灣沒有…….。」有感現今文學風氣之衰微,溫德生對此相當感慨與憂心。 

  在訪談的最後,溫德生自述,「年逾中年,漸入老年,我對詩仍有繾綣之情,只是我以為如果寫不出以前的感情,就不必附庸風雅;幾年前我為身為導師帶的畢業班,在最後的一堂課寫了一首《最後的課室》,其中有兩句:『帶著叮嚀的雨具,攀登人生的彩虹』,也就成為他們的臨別贈言。說實在的,當我面對這個墮落的社會,不知還什麼值得歌詠的!」


【溫德生】小檔案 

溫德生,筆名林野,1949年生。廣東新興縣人,生於香港。臺北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國防醫學院生物物理學系碩士。曾任國中、高中教師、大學講師,空軍總醫院航空太空醫學研究員,國防醫學院兼任講師,岡山空軍醫院航醫主任等。現任明道大學休閒保健學系專任副教授。 

1979年冬與七位年輕詩人創辦「陽光小集」詩雜誌,曾榮獲空軍文藝競賽類銀鷹獎及金鷹獎、警總青溪文藝散文銅環獎、首屆全國學生文藝獎詩組第二名、第五屆時報文學敘事詩佳作獎、第六屆時報文學獎甄選散文首獎等。得獎散文、新詩作品無數。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詩集《林野的詩》(1978)、《傳說》(1982);散文集《思幻手札》(1978)、《兩河流域》(1981)、《肯塔基異鄉人》(2004)、《肯塔基老家鄉》(2004)。

 詩集《傳說》(德華出版社出版)於溫德生結婚前出版,書中收錄95首詩作,共334頁,可能是當時頁數最多的詩集,同時,這本詩集獲得1982年全國優秀詩人獎。此外,溫德生的詩作《舞台》被兩本大學國文教材選入,第一本是三民書局出版的《文學與人生》(2005年出版),第二本是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出版的《悅讀生命與人倫的交響樂章》。 

重量級詩人羅門,在其所著作的《創作心靈的探索與透視──評介海內外詩人作家二十五家》裡,《握住兩面鏡子的詩人林野》一文中,指出:林野(溫德生)的文風精緻萃煉,用意象的文字,傳達對社會的關懷。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藉詩作展開一個無限的愛的世界,從學童的心態到年輕人的友情、愛情,人生的生離死別到對生存的感知與冥想,都流露出「同情與關愛的光芒」。 

arrow
arrow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