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林靈

刀削牛肉麵使用現擀現削的麵團。.jpg

有位擅煮、擅吃的大廚友人曾說,好吃的牛肉麵必須具備幾個要素,即是:湯濃、麵Q、肉嫩。湯頭不僅要濃郁,還要兼顧香氣,既能挑動嗅覺神經,又能餘韻繞樑;除了湯頭的底蘊足,麵體也得有相當的吸附性,才能融貫所有的美味;肉嫩,入口綿軟,卻又帶點小小的抵抗,用舌尖托著肉塊,往上顎頂去,恰恰化開了肉的纖維與燉化了的牛筋,遂滿口生香。

金門的牛肉麵吶,或清燉、或紅燒,或清爽、或濃香,一碗碗都是以心力與時間成就的好湯,粗獷的切成大塊大片的在地黃牛肉,慢火細燉後的軟嫩,飽含濃冽的肉汁,入口就是驚豔。

近午時分,不過十一點一刻,山外黃海路上的張記牛肉麵,內裡已坐了九成滿,「請問內用還是外帶?」店員揚聲問得清朗。坐定後點單畢,半晌,一碗郁香的半筋半肉牛肉麵隨即上桌。鮮纖綠翠的蔥花大把撒於湯面,軟燉的牛筋、大塊的牛肉佐著Q彈紮實的拉麵麵體,麵香、湯香、肉香十足合拍,層層疊疊,融合無間。

一提起金門的牛肉麵,身邊的友人迭聲回應--「山外喜相逢的刀削牛肉麵,讓我到現在還念念不忘。」軍友黃培書如是回味著。老爹牛肉麵則是軍友卓洆毓到金門服役後的第一次外食,「無比美味啊!吃著麵想著台灣。」網友潘嘉卿憶起彼時,「記得下午四點離開營區辦事情,明明就快晚餐了,還是硬要吃一碗刀削牛肉麵,吃的是回憶,腦裡想的是跟女友(現在的老婆)一起在台灣吃飯的畫面......。」

復興路上的喜相逢牛肉麵,是在地知名的老店之一。一推開店門,總能見到這樣的畫面--熱鍋邊,老闆黃仁宗以俐落刀法,動作利索地咻咻咻削下麵條入鍋;待煮熟的麵條撈進碗裡,後加入牛肉塊與湯底,綴上蔥花,這老字號且遠近馳名的刀削牛肉麵即可上桌。

老闆黃仁宗說,喜相逢的創始人為他的姑丈公李敏,該店約莫草創於1970年間。李敏為湖南人,昔時隨國軍撤退至金門,後將這一手烹煮牛肉麵的好手藝傳承予黃天賜、王金鸞夫妻倆,現已傳承至第三代的黃仁宗。

黃仁宗解釋著,這刀削麵所使用的麵團乃是現擀,並隨著溫度、溼度等氣候因素調整製程與時間;黃仁宗的父親黃天賜,仍舊日日晨起,以大骨與牛肉共同熬燉牛肉麵的湯底,母親王金鸞則在店內協助出菜暨料理;至於要角牛肉嘛,當然是使用在地的金門黃牛肉。

以大骨與牛肉熬燉數小時的湯頭溫潤清澈,現揉現削的刀削麵讓每一口咀嚼都泛著麵香,佐以軟嫩香的塊狀金門黃牛肉,往湯碗添點兒店家自製的酸菜與辣油,再加點個甜(鹹)燒餅,再來一碟現切滷味,十足的豐美與飽足。

傍晚時分,未及六點,喜相逢滿屋的繞樑香,店內早已滿座。本地居民、外來遊客、駐軍、外籍教師陸續絡繹著,黃仁宗表示,一天約可販售百餘碗牛肉麵。這傳承三代的好手藝,勤勤懇懇,嚴謹著紮實著基本功,既簡單又家常,通通納在這一只湯碗中。

文人饕客舒國治曾下筆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碗牛肉麵。」望著這一碗牛肉麵,牛肉香氣紋理盡現,湯水、爐火、麵體齊聚共和,經過多少時歲的淬鍊,日復一日接受考驗。

使用平凡的食材,費時自熬湯頭、手作辣油與酸菜,按部就班地慢工出細活,在蒸騰的鍋爐邊揮汗烹調每一碗麵--或鮮醇清澈,或濃厚甘芳,澤色豐盈鮮香,色香味俱全,牛肉、湯頭、麵條兼著平衡與柔和,充滿餘韻且十足協調;別忘了還有酸菜、蔥花、辣油等諸位重要配角,用以提香、顯味、增辣,這是多少世代難以忘懷的滋鮮味美。

老兵的鄉愁,飄洋過海,結合了擀麵功夫、紅燒技藝,碗公大的空間,集了水、火與時間,熬燉出香氣與記憶,無論是街頭小巷或高級飯館,有這一碗再熟稔不過的家鄉味,暗香浮動,滋養入味,用以安撫、用以溫習與回味。

春華秋實,久別重逢,走一整夜,懷抱著共同的秘密,不如來嚐一碗牛肉麵,大口暢肆這一碗人生最好的相逢。

 

原文刊載於《金門季刊》No.132 中華民國106年9月出版

arrow
arrow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