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金門文藝-人物專訪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專訪/圖片◎林靈    原文刊載於《金門文藝》2017。春季號。第63期

 

IMG_0631.JPG

 

 我們造訪位於塔后巷弄中的「舊識咖啡」,在一個陽光暖暖灑落的冬日午後。把自己定位為「咖啡代言人」的陳羽湘,早備妥了她所習得的所有咖啡相關知識,正準備慢慢地、一五一十地,向著我們娓娓傾訴、傾囊相授。

 

 八十二年次的陳羽湘相當年輕,但投身於咖啡世界中,卻足足已有十年之久。初始,乃是因為陳媽媽愛喝咖啡,為了妻子,陳爸爸陳天啟遂把家中既有的茶具通通收了起來,從此一頭栽進咖啡世界中,這一晃眼,就過了二十年。從國中開始烘豆、喝咖啡的陳羽湘,講起自己初嚐咖啡時,每每定要加上兩、三顆奶精,「因為很香啊!」。

 

 在耳濡目染下,逐漸愛上黑咖啡的陳羽湘,經由慢慢摸索與累積,迄今已是理論與實務兼具。自二○一六年開始,她陸續巡迴金門各鄉鎮,不藏私地與大家分享廣大無垠的咖啡世界。「我覺得爸爸帶給我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所學必有所用』,不管你學甚麼,總有一天,都會用到,所以不要排斥學習」。

 

 在開闊無邊的咖啡世界旅走多年,陳羽湘更發覺自己的渺小;現在,能夠毫無保留地為咖啡發聲,其背後,除了難以計數的閱讀與試驗,更包含著大量的手作經驗積累。陳羽湘解釋著,平日大量閱讀的她,從書籍中攫取知識,並負責實驗,「做好了再分享給別人,所以我才說,我是代咖啡發言,就我看,好喝比較重要!」她覺得自己比較像是一個試驗者,也因為熱愛咖啡,所以無私地與他人分享。

 

 「我自己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叫做『撲空咖啡館』。」因為可能正在頂樓烘焙咖啡豆,一時無法抽身,「我比較希望是--我邀請你去上課,你自己煮一杯,這樣比較有感情。」目前提供咖啡專業教學、烘焙、販售、外帶與相關器材代購服務的陳羽湘說,「你需要甚麼,我就給你建議、提供方向。」

 

 住家頂樓置放著一座鮮紅色的大型咖啡烘焙機,正轟轟地運轉著。「咖啡豆很香。但在烘焙的過程中,完全沒有一丁點咖啡豆的香味。遠遠地聞,甚至有一點點烤肉的味道。」操作機器的同時,陳羽湘細細說明,並和陳爸爸先後分享了許多我們未曾知曉的咖啡知識--像是在烘焙的過程中,咖啡豆先後逸散出的堅果香與幽微花香,以及如何精準敏銳地烘焙出咖啡豆的「甜蜜點」,又或者是咖啡豆果實外層的銀皮,在烘焙過程中,一旦飛散剝落,宛如爆米花的爆裂聲,甚至是淺焙與重焙的差異性......

 

 除了烘焙過程的示範、咖啡故事與咖啡知識的傳遞及分享,陳羽湘也現場演示了粗略的篩豆過程、萃取咖啡的要點、手沖咖啡的步驟,看著咖啡豆經高溫烘焙後,顏色由淺至深,再經研磨成深褐色粉末,最終沖煮成一杯杯誘人香醇,這過程幾經翻轉,在外行的我們面前,簡直如有魔幻。

 

 初飲陳羽湘自行烘焙、研磨、沖煮的咖啡,入口是微微地酸,後轉為溫潤回甘,餘韻深長。「喝的時候,不以嚐到的第一口來評價咖啡,冷的喝、溫的喝,風味各有不同。」暗藏這麼多眉眉角角,這看似簡單的咖啡,其實處處皆學問,一點兒都不簡單;靜靜烘焙細細篩選慢慢滴釀,這,說的是咖啡,卻也十足像似人生吶。

 

 保持五感敏銳、全神貫注,態度十足認真嚴謹,陳羽湘在每一場免費分享的鄉鎮巡迴課程中,細說手沖咖啡,帶領學員初閱咖啡,進而介紹虹吸咖啡,並讓學員動手實作,從基礎的咖啡通識到實務操作俱足。「提倡手沖咖啡,就是因為很方便,讓大家在家就可以喝咖啡;同時在課程中引起學員興趣,大家才會想要深入了解。」這一系列課程,需要準備的器材不多,且與同好間的互動性極佳,相當適合初學者,「所以,我們就叫做生活咖啡或應用咖啡。」陳羽湘如是說。

 

 「剛開始玩咖啡,走了很多冤枉路。」陳爸爸在這一條咖啡路上,最初也是磕磕碰碰,直至現在,陳羽湘儼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簡單的手沖,可以和人互動,同時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一週裡,有四天左右的時間用來烘焙,其餘時間則用來篩豆;回頭客不少,客源穩定,也陸續有新顧客前來選購。

 

 近期推出新品「蓁酒咖啡」,則是由美酒加咖啡的概念衍伸而來,亦可說是金門特有版的「愛爾蘭咖啡」。此一「蓁酒咖啡」於試驗初期,是將高粱酒直接加入咖啡裡,但口感突兀、味道不佳,經由數度改良與調整,再以鮮奶與榛果糖漿為媒介,遂讓在地的紅標高粱酒與咖啡完美融合。「最近也在嘗試研究其他新的東西,有靈感就做。」在陳爸爸的協助與傳承下,陳羽湘運用料理的概念來調製咖啡,「原本,咖啡就是一種飲食文化,甚麼先放、甚麼後放,用食的概念去做飲的概念,邏輯是互通的。」

 

 堅持單一焙度,讓顧客每次喝到的咖啡都會回甘,而不只是碰巧;接單烘焙,限量「手」選,讓咖啡不只新鮮,還要喝得健康無疑;長時浸潤於咖啡世界,對咖啡充滿愛心,樂意於把咖啡知識和所有同好交流,不走花俏路線,毫無保留掏挖自己的陳羽湘,傾其所有,只提供經得起考驗的咖啡饗宴。

 

 「我是陳羽湘,我用咖啡香,愛我的家鄉。」用咖啡傳達感動與關懷,持續推廣美好的咖啡世界,讓咖啡在無形之中,成為貼近日常的享受。豐足、自信、內心堅毅,陳羽湘毫不遲疑,大跨步向前,在時光流轉間,有暖暖氤氳的咖啡醇香相伴,這一條穩健久遠的咖啡之路,正直直望前,無盡蔓延。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圖片◎林靈    原文刊載於《金門文藝》2016。秋季號。第62期

P1650167.JPG

  葉曄與同好於二○一五年十二月共同出版的《美字練習日:靜心寫好字(鋼筆字冠軍的名言帖169)》,在預購階段已經再版,首刷之後,二刷、三刷、四刷......,總共已銷售近五萬版本,更連續攻佔博客來與誠品的藝術類書籍榜首數十週,葉曄坦言,這是始料未及,且讓他覺得相當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二○一六年三月,葉曄與同好聯手出擊,再次出版系列圖書《美字工學:鋼筆字冠軍教你寫一手好看的字》,亦是好評不斷,更帶動了一股「手感寫字風」的風潮。書寫熱潮持續發燒,除了接受媒體採訪、舉辦講座,八月,葉曄更持續出版新書《手寫美「行」》+《美「行」小練習》套組。此外,他也與台灣本土字型設計廠商合作,推出《葉書》體,這是葉曄所擁有的個人手寫字型與專屬字體。  

  「與其說成就,我其實沒有那麼在意成就,雖然高興書賣得很好、人氣很高,但在有這些好成績的時候,我都會重新靜下心來......。」葉曄自省,這些真的是重要的事嗎?他知道,所有一切終將回歸到自己身上。  

  七十四年次的葉曄,出生於台北,他的父母則是在地的金門鄉親,後移居台灣。「有的人會界定,因為你不是在金門出生,所以是假金門人。」葉曄笑了,頰邊的酒窩隱約顯現。儘管身分證上的籍貫註記著福建金門,但,金門人與新金門人、真金門人與假金門人的界線,到底該如何清楚劃分?  

  從小在台北長大的葉曄,以往僅於寒暑假與年節期間隨著家人返鄉省親,探望其他長居金門的親戚。「我爺爺住在觀音亭,啊…,講到這,我就想到我忘了帶爺爺給我的那支鋼筆。」爺爺的鋼筆,對於葉曄的書寫過程,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葉曄的爺爺在金門經營文具店。舉凡阿兵哥退伍,同袍自會購買紀念品致贈,並在其上刻下「毋忘在莒」、「戰地之光」、「戰地榮歸」這類詞句,也因為這樣的機緣,「爸爸看我很喜歡寫字,就拿了爺爺傳承下來的鋼筆來給我使用。」大學三年級時,葉曄收到爸爸轉送的鋼筆,於是把原本對書寫的興趣更為廣泛的拓展,延伸到鋼筆、墨水、筆套等等,自此走上了對書寫與其週邊產品的「不歸路」。  

  提及自己書寫的起源,葉曄直言,一直到現在,他仍是印象深刻。「以前國三上課時,老師要我們寫黑板,那時無聊,就練左手寫字,所以我上台時就用左手寫。」沒想到寫完後,班上有位同學毫不留情地直言:「你這個字,是全班最醜。」儘管明明是用左手寫的,但遭如此當頭棒喝,葉曄決心開始勤奮練字,並付諸行動。  

  恰巧,那時班上有位左撇子葉姓同學,葉曄覺得這位同學的字跡很好看,遂取了該位同學的手稿來練字,這,是葉曄練習書寫的一個開始。描摹了一段時間後,葉曄覺得頗有成就感,但他覺得自己必須更深入去追尋,以提升自己,於是他開始尋找硬體字的入門書。  

  「因為喜歡的不多,而且也不好找,後來找到相當關鍵且接近絕版的一本《硬筆行法:行書技法精解》,就開始一直練字。」一天至少練習一個小時以上,葉曄寫到手發痠,也曾遭遇停滯期,但在就讀師範大學期間,遇到國文系的黃明理老師,「老師的板書和講義都是手寫的,我覺得太神奇了!而且,那手寫的感覺讓我確定了一件事,就是手寫的原子筆也可以像毛筆的運幅一般,有著輕重的美感。」黃老師那美得幾乎讓人無法置信的手寫字體,就此為葉曄開啟了一大門,他開始跟著黃老師學習,黃老師亦無私分享平時臨摹的手稿。  

  在網路上開始擁有一些知名度與網友們的高度關注,是葉曄使用SKB原子筆書寫後開始。在擁有近十萬名會員的「鋼筆旅鼠本部連」臉書社團發表書寫作品,葉曄的作品獲得網友們的廣大迴響,大家都相當驚訝於--他明明使用原子筆,卻寫出宛如毛筆運筆般的優美筆跡,連連驚嘆:「這是在寫書法吧!」也因此在他個人的臉書粉絲專頁上,積累了逾十萬名的追蹤者。  

  「一開始,是和朋友閒聊時,討論字可以怎麼發展.....。」初始的葉曄認為,自己寫字歸寫字,好像沒有甚麼可以發展的舞台與伸展的空間,但後來,包括出書、製作自己的字型等等,都陸續實踐了。「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葉曄最喜歡《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的這兩句話,因為當初似乎遙不可及的物事,在他把寫字當成使命後,在不斷地堅持與努力下,正逐步執行且完成中,同時,他也得到更多來自四面八方的資源與回饋。  

  以往,讀到一些覺得很棒的字句,葉曄便會抄寫下來,貼到網路上與網友分享。一開始,葉曄較為隨性、自由,但隨著追蹤他臉書貼文的網友人數與日俱增,葉曄覺得應該把自己當作品牌來經營,所以儘管生活、工作、家庭都忙,他還是會撥出時間來,節錄時事、或優美或勵志的字句,與網友們分享。「以前覺得,寫字好像沒有甚麼,但是當你真心去追求,其實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我會一直寫下去。」熱愛寫字的葉曄,透過流暢優美的手寫字體分享觸及生命的語句。  

  一次,有網友看見葉曄在網路上分享的作品,私底下發了訊息給他,直指那些感動人心的字句徹底改變了該位網友的人生態度。葉曄當下心想,「怎麼會這麼誇張?我不過是寫幾個字句,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功效?」葉曄當下即體悟到,寫好字這件事,除了啟發自己、感動自己,也一定會感動到、進而影響到他人。  

  「我覺得寫字很像靜心,心沒有靜下來,其實就花費更多時間。」葉曄把寫字定位為靜心的過程,「有時候,很多人寫字是為了稱讚、為了名利,或為了其他原因與目的,但我發現,並非為了那些原因,而是為了自己、在跟自己獨處的這段時間而寫的,我覺得,那樣的感動會感染到其他人。」靜下心來、面對自己,持續的走在熱愛寫字的這條路上,受《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一書影響甚深的葉曄,也一直思考,書寫可以帶給自己何種意義?後來,他相當確定,他的書寫確實可以感染別人;他也確知,寫字不再是個人的事,寫字也可以是大家的事。  

  於國中教授美術課程的葉曄,利用課餘時間,針對有興趣的同學,利用下課或其他課餘時間來教授書寫、分享書寫,但葉曄坦言,普遍而言,國中生對寫字的興趣不大,也許是因為誘惑太多了。但葉曄清楚知道,他會一直一直一直寫下去的。他也醞釀著,擬將於金門開設寫字課程或相關社團,向大眾推展手寫、書寫的美好。  

  「我可以的,你一定也可以!」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正如葉曄,回歸初心,實踐自我,始終埋首於筆尖美學與手感溫度中,亦讓自己日益綻放得純然、全然,且完滿。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林靈 圖片◎王芷芸提供    原文刊載於《金門文藝》2015。秋。復刊三號。第60期

王芷芸提供3  

   一襲襲粉色舞衣,搭佐蕾絲或紗質蓬裙,十幾張稚嫩的圓圓小臉,睜著骨碌且黑白分明的眼,伸展四肢,劈腿、下腰、後翻……,僅僅吐納與呼吸間,在王芷芸的教授及協助下,於焉完成。但也間有痛苦與沉悶的喘息,癟著嘴,脹紅的小臉悶哼欲泣,「要,就堅持。」王芷芸的語氣裡滿是堅定與無庸置疑,那一張小臉本還苦著,稍事休息後,又再把雙腿打直。  

  「左腳先踩,往下。」「對,很好!再做一次!」「腳往後蹬,下巴縮,胸挺,往上!」「記住,膝蓋彎,擺住!」一頭栗子色長髮高盤頭頂呈丸狀,一襲黑色貼身衣物,近180公分的高挑身材,今年十月才滿18歲的王芷芸,一臉專注、專業且自信,在金湖小巨蛋二樓的舞蹈教室裡,對著一群十來個粉嫩模樣的小女娃,傾囊教授,好讓她們擺出最完美的姿態來。  

  甫從廈門藝術學校畢業,順利錄取中國規模最大、世界知名的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學系,且取得舞蹈教師資格證三級考試合格證書的王芷芸,主修芭蕾與民族舞的她,趁著暑假空檔,免費義務回鄉教授。四歲開始習舞的王芷芸,先後向張慧羚、邱驛棠學習,國小畢業後,隻身前往廈門繼續習舞深造。整整五年,隔著金廈海域,王芷芸在海的另一端點獨立,逐步往理想中的目標穩健邁進。  

  採訪那日,是個雨天,王爸爸與王媽媽得空,在舞蹈教室外,陪伴與守候。談起女兒,王爸爸滿是不捨,「剛開始我是反對的,」畢竟距離遠,女兒年紀尚小,「她從禮拜一上到禮拜六中午,禮拜六坐下午一點半的船回來,禮拜天坐兩點半的船回學校;她回到家的時候,本來都很開心,但到第二天中午就開始不講話了。」把心情都給寫在臉上的王芷芸,想家與不願離家的心情,在在都讓王爸爸跟著揪心。  

  「每次我跟我老婆送她去碼頭,她行李拉著,頭也不回,然後就去了,也不回頭。我們在碼頭上,看著船消失在眼前。回家路上,媽媽一直哭,一直叫我開車繞回去看,我說船都走了妳還看甚麼!當初是妳答應讓她去的,妳不能在她面前哭。」王爸爸透露,在分隔兩地的日子裡,不只王芷芸,留在金門的王媽媽,也是每天掉淚,母女兩人隔著海,就這樣大概哭了一年整整。  

  「這次畢了業,她才回來跟我說:『爸爸,我不只拉著行李走的時候哭,我一直到船上也哭,到學校也還在哭。』」女兒這一番吐訴,讓王爸爸幾乎心碎,「我受不了,我真的覺得受不了。」滿佈魚尾紋的眼角,似乎泛著盈盈水光,王爸爸頓了頓,「才知道她那麼苦,但她很獨立,就這樣熬過來了。」女兒能夠順利返鄉,義務教授舞蹈,除了感謝教育處與鎮公所,王爸爸也相當感謝每一份支持、配合與協助的力量。  

  日前,王芷芸在金湖盃籃球賽的選手之夜,精采詮釋一曲蒙族舞蹈「鴻雁」,而驚豔全場。有著超齡的早熟、沉穩與自信,在下課後的舞蹈教室裡,王芷芸娓娓道來在廈門習舞的五年時光;當初隻身前往廈門,不過是還不到十二歲的年紀啊,每逢面臨巨大壓力與想家的情緒湧上,王芷芸只能倚靠一通通長途電話,對著話筒那頭的家人,一逕掉淚。  

  在廈門就讀藝術學校時,同學來自四面八方,只有王芷芸是唯一的台籍學生,對於這樣的住宿生活,王芷芸不免擔憂。「一開始遇到一些很陌生的面孔,覺得完蛋了!我在這裡到底要怎麼生活?後來慢慢地融入大家。剛到時,因為大陸人說話都很快,她們說甚麼我都聽不懂,後來慢慢地,自己講話也有點像大陸人了。」  

  「我應該算是人緣好的,就算年紀不是班裡最大的,但每個人都叫我『姐』。」直爽的個性,讓自認慢熱的王芷芸,隨時日增長,和來自四地的同學們相處得十分融洽,班裡的活動、表演與舞目多由她策畫與編排,同學間甚至還曾發生過為她爭風吃醋的狀況呢!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遂開始跑步,八點練早功,八點十五分上課,而中午不論晴雨依舊持續跑步。「老師拿著鞭子在後面甩,跟趕鴨子一樣。」王芷芸這敘述,簡直比電影情節還電影情節;而後接續著術科與文科課程,直到晚上八點,「自己再練一下,九點才回到宿舍。」相當精實且毫不鬆懈的課程,穩固且紮實著王芷芸的基本功法與體能。  

  一天裡,曾長達十二小時的時間都在練舞,「身體也會抗議,有時候會腰痛,痛得抬不起來,早上要起床時根本爬不起來;全身都不能動,腹肌也超痛,連笑一下都不可以。」為了紓解身體與肌肉的疼痛,王芷芸選擇跑步,而跑步,其實也是她化解與宣洩想家情緒的重要方法。「我感覺,跑步把淚水轉換為汗水可能會好一點,所以一累、一想家,我就跑步,一次跑晚自習兩小時,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跑到不想跑。」  

  「後來,老師一直雕啊、琢啊…..,練到最後,就感覺有了對跳舞的感情,覺得這是妳的生命,妳的一條路,既然走了,就要走完。」正是心裡一貫堅持著信念,不間斷地培養自己對舞蹈的衝動與熱忱,從一開始跳舞,肢體缺少協調性,以及不善藉由臉部表情來表達情感,但王芷芸始終對自己堅持,對舞蹈堅持,逐步紮實積累,甚至還參與了中國國家級的舞台劇演出,終有一番亮眼的成績。 

  至於為了準備考取北京舞蹈學院的這段時間,王芷芸認為是這五年來,最累的一個月。她每天下午兩點到五點持續不斷地練舞,「有時跳到想吐了,老師問我有事嗎?我說沒事,那就繼續跳,坐不到三秒,起來再跳。」重複循環,逐日積累,只為充分準備,也為讓考試當日的表演更臻完美。「舞蹈很殘酷、很現實,妳好就是好,好就是可以上台給別人看;不好,就只能躲在家裡。」王芷芸一字一句,切切說來練舞者隱於幕後的殷殷血淚與辛酸。  

  常被王媽媽說沒有經歷叛逆期的王芷芸,她自己倒是認為,從舞蹈中習得了人生態度,練就了自信。「如果我在金門繼續學習下去的話,我的叛逆期肯定很快就會到了;但是出去以後,學會獨立,學會甚麼是堅持,學會不嬌生慣養,不當小公主。」王芷芸思路、口條俱清晰,「跳舞的孩子永遠不會是壞的,學跳舞的孩子會有豐富的感情,而且情商會比較高。」 

  五年裡學了七種民族舞,王芷芸最鍾情的則是蒙舞,「因為我就是比較漢子一點、男人一點,有時跳古典舞還會被老師說:『妳一個大男人在這裡跳甚麼啊!』」王芷芸笑著調侃自己,說自己到底還是比較喜歡豪放、豪邁的蒙族舞蹈,尤其透過舞蹈想望蒙古草原一望無垠的遼闊,每當隨著裙擺飛揚,「就想那像那一大片草原都是我的。」  

  覺得自己稍稍學有所成,於是趁著暑假,傾囊相授,把自己一身絕活教授給地區學童,「回饋吧,真的算是一個回饋,以後每年寒暑假也會回來。」王芷芸告訴那些學舞的小女娃兒們,務必要堅持,「沒有堅持就甚麼都不是!」雖有家長反映,孩子們回家後透露,「很痛、很累,不想繼續上課了。」王芷芸以過來的人的身分經驗分享,「我就說這是必經的過程,如果妳是家長,妳就要給她鼓勵,叫她堅持住,如果妳想學跳舞,這是必經之路。」  

  「這一路走來,第一肯定要感謝爸爸媽媽,要不是爸爸一直包飯糰…..。」倏地紅了鼻頭與眼況,王芷芸哽咽著,「每次坐船的時候,我都一直往後看,看著金門,到了廈門我還是一直看金門。」家的方向,心心念念的方向,那也是王芷芸用以激勵自己的方向。「學校就位在環島路上,往對面看就是海,海的對面就是家,有時心情不好,我就會爬到四樓頂,往最遠的地方看;我心裡想著,對面就是我家,要堅持住!」王芷芸的這幾句話,多麼早熟,多麼自立,又多麼地令人心疼啊。  

  而王爸爸是王芷芸最堅強、最穩固的靠山,「我們跟她講,我們最多只能在精神上與經濟上支持她,其他的要靠她自己。這條路真的是不歸路,真的很辛苦、非常辛苦;這些年來的開銷很大,壓力也有,我們是做飯糰的,有時候會有職業倦怠,做得沒力的時候,我就會想,我現在不做,妹妹沒有錢讀書怎麼辦?我就更有動力做下去,她是我們甜蜜的負擔。」鼓勵王芷芸全力發揮、全心學習,家人永遠是她最最堅實、最足以放心倚靠的後盾。  

  立志當個舞蹈教師的王芷芸,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她期望自己能夠多參與大型比賽與節目,獲取獎項,爭取曝光與能見度。「你們等著,我會讓你們在金門走路都有風!」王芷芸幼時寫予父母的卡片,是她寫給父母的承諾,亦是她寫就自己的預言;而現在的她,隱隱有光,正穩穩踩踏出第一步,想那精彩耀眼的未來,應該不會太遠。


王芷芸觀點:

跳舞對我而言,說生命有點大;一開始是夢想,現在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方式與態度。我會去了解各式不同的舞種,兼容並蓄,並將所習來的舞蹈,以自己的情感與方式來演繹,轉化成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格。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林靈 圖片◎楊肅偉提供    原文刊載於《金門文藝》2015。春季。復刊二號。第59期  

IMG_8814

     自小對美術方面即深感興趣的楊肅偉,在國中畢業後遂往台灣求學,原念高職電工科的他,幾經考慮後,還是決定選擇辦理休學,轉而就讀復興美工。在復興美工三年,楊肅偉從中習得了各式美術相關學識及技能,且就在這時,楊肅偉發現自己對立體創作特別感興趣,自此立下目標,期許自己利用黏土捏塑出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工藝品。 

  一開始,楊肅偉製作的是Q版人像公仔,主要針對個人所需客製,並量身訂做。直至2013年,在準備講考取黏土捏塑講師時,他開始以金門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迎城隍為主題,著手製作傳統的宗教主題作品。以迎城隍為主題的部分作品完成後,楊肅偉將作品完成圖貼上網路,引起熱烈好評,並藉由網路的傳播,開始與金門的同鄉朋友們有了較為密切的互動與連結,也因此受邀返金舉辦展覽。 

  在後浦城隍廟附近長大的楊肅偉,說明城隍廟對其創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家裡住得近,三不五時想去就去,人家在拜拜你就在一邊看東看西,覺得很酷、很漂亮。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八爺…….。」談及自小熟習的城隍廟,楊肅偉眼神一亮。「廟會我真是太熟悉了,小時候,哪裡有廟會我就往哪跑,所以我對廟會有相當程度的了解,這樣才知道他們有些甚麼動作?廟會在幹嘛?要怎麼製作?以及代表甚麼涵意?」 

  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楊肅偉甚至是把手邊的其他工作與案子一一推辭,全心投入、專心致志的製作這一系列迎城隍陣頭公仔,待完成後,遂於金城鎮公所藝文走廊展出。上百尊公仔精巧細緻、維妙維肖,演繹傳統城隍繞境的各式傳統藝陣隊伍,完整呈現了了亞托燈、大鼓吹、范謝將軍、顏柳督察使、恩主公、關聖帝君、蘇府四千歲、媽祖會香陣、旗牌、執事、瓜鍻、董牌爺、文武判官、南管、香燈、鄉老、道士、香擔、神駒、十音、天女散花、遮陽涼傘、粉閣的迎城隍陣頭。楊肅偉甚至還原了整修前的城隍廟原貌,讓前往觀賞的民眾無不大感佩服與讚嘆。 

  而在製作「金門迎城隍」這一套作品時,楊肅偉在製作完畢後,將其運回金門展覽的過程中,也發生一段小插曲。將作品運送回金門老家時,是夜,楊肅偉的母親做了一個夢,夢見楊肅偉的阿嬤也到家中來,看著楊肅偉的作品直露出開心的笑容。「可能是阿嬤覺得很開心,或覺得很棒吧!也有可能是我媽自己高興,心裡的投射作用所導致的。」對於這一段有些玄妙的經過,楊肅偉如是解釋。 

  最近才以這一套「金門迎城隍」為題的捏塑作品參加台灣工藝競賽並獲傳統工藝組入選的楊肅偉,不忘勉勵自己,「雖然沒有拿到大獎,但這已經達到我自己設定的一個目標;只拿到入選,也是給我一個提示,表示我還要更努力,或可以做得更精緻…….。」不僅從本次競賽中累積了經驗,楊肅偉也更確信自己所選擇的方向。 

  在創作過程中,楊肅偉特別感謝家人與女友,尤其感謝母親,母親可說是楊肅偉最大的精神支柱與後盾,時時鼓勵他去嘗試,在母親的支持下,楊肅偉更能堅定自己的信念、也更有勇氣。而陪伴一旁的女友,更是最佳的品管員,每次於作品完成後,女友總是嚴謹且仔細地為楊肅偉檢視、把關,讓楊肅偉的作品更臻完美。 

  而在最低潮的時候,楊肅偉的朋友也曾對他的作為與選擇提出質疑,「你做這東西能幹嘛?你為什麼不好好做一個有穩定收入的工作?」但他的家人與女友,始終鼓勵著他,並給他力量,「選擇了藝術創作這條路,我一定會把它做好!即使你們現在不看好,但是以後我一定會做出自己的一番成績給你們看!」 

  「其實我也滿想回金門的,但就找不到一個回去的理由。如果在金門能有更好的方案,或是其他更好的出路,那誰不想回家?」楊肅偉娓娓道來多少離鄉在外遊子的辛酸與無奈。「藝術創作比較可悲的地方,就是需要衡量麵包。創作與麵包要維持平衡還是有其難度,除非有政府或相關單位提供協助、補助,我們才更有動力來做,不然光靠這樣要來養家糊口,說實在的,那要達到一定的程度與高度,才有辦法。」楊肅偉的一番懇切告白,相信亦是很多藝術創作者的心聲。 

  此外,楊肅偉亦十分關心金門文化產業的發展。「金門的文化藝術產業,很多做法都參考台灣,比如彩繪村,台灣先行已久。就我現在所看到的大部分,金門多是學習模仿,創新的部分較少。我在想,能不能發展出一個金門獨有的特色,帶動風潮,進而讓台灣或他處來仿效?」 

  對於公共藝術創作,楊肅偉也提出個人觀點。「或許可製作大型公仔,擺設於金門某些角落,如高粱田旁置放阿嬤割穗的公仔,或在城隍廟旁擺放Q阪神將公仔;讓金門的每個景點都有一、兩尊主題公仔,可讓外來遊客以合照或集點方式進行相關活動,讓遊客除了一般觀光景點外,能有一些其他更在地、更深入聚落的選擇,進而更了解金門的風俗民情。」 

  問起直至目前為止,最喜愛的作品為何?楊肅偉倒是毫不遲疑地回答:每一個都很喜歡!只因每一作品均是楊肅偉投注心力竭力完成的,不論是考量真實度、要求細緻、考究體態,眼神、比例、裝飾品等無一不嚴謹心細的製作,甚至是詳實呈現出旗幟的飄逸感,或是手臂的騰空及擺動的幅度等等,其中囊括並包含了楊肅偉多少的經驗累積、精神心力與對故鄉的深厚情感。 

  提及近期動態,楊肅偉不只入選了2014年的台灣工藝競賽,於金城鎮公所展現迎城隍盛況,亦配合亞洲美展在金門的展出,同時也接受公視採訪……。「因為我是金門人,我也相當感謝之前提供機會讓我在鎮公所展出,所以,金門有任何展出機會,我一定會首先考量。」身為金門子弟,楊肅偉當是義不容辭。 

  2015年的迎城隍,楊肅偉也打算舉辦展覽,並以神將為主題,楊肅偉將家鄉宗教文化的多元性以藝術創作方式呈現,延續金門的傳統藝術文化的命脈。兒時的迎城隍記憶在心頭縈繞不去,旅台的青年藝術創作家楊肅偉,以迎城隍的百偶公仔,巧手捏塑出令人驚豔的金門傳統之美。


楊肅偉小檔案

1.設計觀點

捏塑最大的樂趣在於享受與運用黏土變化,塑出自己構想中的任何型體,作品表現時而可愛、時而嚴肅,全由捏塑者賦與作品不同的生命力來呈現。因此堅持手工是我唯一的創作理念,宗教民俗類是我創作的主要題材,原因來自於個人對宗教慶典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熱愛,也希望藉由這類主題的製作,延續傳統文化精神,讓新世代的年輕人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2.個人經歷:

2013.10中華民國 內政部麵包花與紙黏土推展協會──黏土捏塑設計講師
2013.12中華民國 教育部──黏土立體造型設計師
2014.02第二十八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與周祥敏先生共同創作影像設計作品(憶)
2014.04受邀金城鎮公所藝文走廊-2014金門迎城隍-陣頭文化藝術創作展
2014.05金門迎城隍--宮廟藝陣體驗活動贈品設計
2014.06金城鎮公所金門迎城隍兒童繪畫比賽--得獎禮品設計
2014.06受邀金城鎮公所樂齡學習中心-黏土製作課程教學
2014.07「金竅小狀元公仔」--首次與金門縣政府合作,推出手作工藝限量100尊的建縣百年狀元公仔
2014.10與古崗社區發展協會共同文創商品開發
2014.11榮獲中華民國 文化部-2014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金門迎城隍"決賽入選作品

3.創作風格:

踏入捏塑領域近10年,一直都是自己默默研究與摸索,從簡單單一的卡通人物、人像製作到後來鑽研至宗教民俗題材,才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方向,近期作品大多致力於廟會神將的製作,重視作品貼近真實的完整度,也擅於利用多媒材與作品結合,讓創作出的作品更具華麗感與精緻度。

個人簡介:
來自金門後浦小鎮的楊肅偉,從小對美術方面極有興趣,18歲那年來到陌生的台灣就讀復興美工,從學習的這3年中,奠定了走向藝術創作的基礎與方向。過去十年中,楊肅偉自行摸索與研究“捏塑”的技法,在這不算短的潛伏期,即使被大家質疑與不看好,但楊肅偉仍然堅持著不想放棄的夢想。近幾年來,宗教民俗是楊肅偉創作的主要題材,原因來自於他個人對宗教慶典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熱愛。努力至今,楊肅偉深信,即使沒有漂亮的學歷及會讀書的天份,但是擁有一個興趣與專長,並將其與工作結合,是最大的喜悅及人生目標“堅持手工製作、運用黏土記錄各地傳統藝術之美”是楊肅偉對創作不變的信念。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林靈 圖片◎黃山料提供    原文刊載於《金門文藝》2014。秋季。復刊一號。第58期

黃山料與設計作品合照     

  七月底,島上的烈日正熾,與黃山料相約在鎮上的咖啡廳,談及自己近來的作息,黃山料說明自己是在六月下旬學期結束後,立即返鄉放風、沉澱、充電兼放空,但隨即在八月上旬又得回台處理後續瑣事。「每年暑假都會回來啊!」黃山料隨即像是想起了些甚麼──「但是以後再也沒有暑假了。」這語氣帶有多少不捨與惋惜。甫於今年由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的黃山料,亦是2014年倫敦國際畢業生時裝週第一名的世界冠軍,過完今年暑假,即將於年底入伍從軍。

  六月時,黃山料以「金門一九六九」為主題的六套服裝,表現巾幗鬚眉、戰地婦女、軍人精神,大量使用軍事圖騰、彈痕、軍靴、《金門日報》與《正氣中華報》圖像、流蘇偽裝網……,重新錘鍊戰地意象、演繹戰地元素,將懷舊與時尚MIX在一起,具體呈現金門的歷史回憶,一舉摘下倫敦國際畢業生時裝週第一名的佳績。

   「雖然是覺得還滿有把握的,但還是很驚訝會得獎啊!」早聽聞金牛座O型人的黃山料是個直率的傢伙了,但這樣的直率個性,卻也不時顯露出戰地孩子的韌性。「我都是第一個到學校。那些日子我都七點起床、八點到校,晚上十一點左右走。日復一日哦,在工作室。在那當下當然覺得累,有時間壓力,也有心理壓力,但現在回想起來,經過了那段過程,心情是快樂的。」

  「我覺得,就隨遇而安而已。」進入實踐服裝設計系就讀的過程,黃山料一開始可說是備受衝擊。認為自己較為慢活與晚熟,在金門時也較無機會接觸流行時尚與服裝文化教育,一入學對於陌生未知的服裝設計領域頗感痛苦。但對於自己後來創下的一番耀眼成績,黃山料覺得那不過是個里程碑,儘管是項頂值得驕傲的印記,卻也不斷督促著自己不忘初衷,持續邁步往前。  

  一談及不久前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世界級獎項,黃山料很率性地表示,已把這經歷當成上一個階段的事了。「我覺得一個階段要做一個階段的事,而現在,正要重新開始。」

  談起返鄉的日子,黃山料笑說,現在幾乎是在提早體驗著老年退休生活,「因為老了之後除了找朋友、散步,也差不多就這樣了。這樣也滿好的,其實現在的生活根本就是老了之後的縮影啊。」對於生活,黃山料認為,不管在人生的任一階段做甚麼事情,不論是去遊玩、去體驗或休息,只要認真地做,那便是屬於個人的資源,後來自會發現,這些生活經驗的累積就是源於認真生活的重要收穫。

  黃山料毫不掩飾的表達著自己對於故鄉的真摯情感,他說自己非常喜歡金門這個小世界,「在金門,大家幾乎都認識,經過你家,常常是熱絡地打聲招呼再走。所以,我才說是金門國啊。」因為故鄉的獨特戰地經歷與那些被孤立、不對外開放的軍管時期,而與其他地方其他城市有所區隔,這裡所指涉的金門國,說的並非是政治上的獨立,而是文化、歷史及地域上的獨立及區隔。黃山料甚至認真的考慮著,要把金門國三字及相關圖示為刺青圖騰,在身上深深烙下對故鄉的眷意。

  「金門的美,是美在它的歷史痕跡。」所以,黃山料不只對於彈痕滿佈的老洋樓充滿感情,也喜歡金門每處海灘所各自擁有的不同風貌。黃山料說自己其實並沒有特別喜歡哪個地點,每個地點自有它的味道,也都會有些瑕疵;但若硬要說個最喜歡的,那應屬安岐的海龍部隊舊址。那是個已經廢棄的營區,黃山料甚至帶著大學同學前往探索尋密,他也認為唯有親往找尋,才能見到真正的金門。

  對於故鄉能見度與曝光度的提升,黃山料表示十分開心,「大一時,同學都覺得金門是個很原始的地方,沒有7-11,他們甚至以為我們都不穿鞋!同學們不知道金門是個怎樣的地方,有人還認為金門是大陸的一部分……,可是,當我大四的時候,新進的學弟妹知道我是金門人,也知道金門,並不會對我特別疏遠。」

  黃山料說,每次返鄉也都希望自己能為家鄉金門做點甚麼。同樣是金門高中同屆同學的王柏文(世新畢),日前曾以「守鱟」影片為金門發聲,而黃山料則以他擅長的服裝設計領域來提升金門能見度。「我們都以各自的方式來為這塊土地努力,希望能讓年輕人及更多人能看到,也希望能夠帶來些許觸發,讓更多人共同關注金門。」儘管覺得個人力量渺小,但仍希望盡其所能,在自己的能力範疇內,為故鄉盡上最大力量。

  返鄉充電一個月後,黃山料按著自訂的時間表,前往台北繼續下一個行程。黃山料提及台灣有種男裝專業訂製技術,但那些傳統技術已逐漸凋蔽、式微,在當兵前的這幾個月時間,黃山料打算到傳統男裝訂製師傅身邊工讀或實習,為的也是傳承、學習與接續這日漸蕭條日趨沒落的傳統技術真功夫,「否則,可能就會像金門的傳統文化一樣,逐漸消逝了。」黃山料有些感慨。

  如果沒有這些風塵僕僕的風霜歷史,如果沒有這些獨特的人文故事,如果沒有從以前到現在的歲月更迭,如果沒有那些軍民互動密不可分的年代……如果沒有金門,就沒有黃山料現在的作品。黃山料深深以金門為傲,更以身為金門人為榮──「如果要感謝,就感謝金門這個島吧!」黃山料如是說。


黃山料小檔案  

設計經歷 

2014 

-  2014倫敦國際畢業生時裝周(2014 London GFW international )  第一名。 

-  2014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展 第一名。 

-  2014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展 洪素馨大師特別獎 

- 系列作品參加新一代設計展展出

2013 

-   2013實踐大學年度服裝展演 - 時裝組 第一名。 

-  2013台灣時裝設計新人獎 - 入圍 

- 第五屆中國休閒裝設計菁英大賽 - 優秀獎 & 最佳服裝配件獎。 

- 系列作品代表台灣赴上海環東華時裝周走秀。 

系列作品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 

2012 

- 2012實踐大學年度服裝展演 - 創意組 第二名。 

- 系列作品代表實踐大學赴北京參與中國國際時裝周。  

設計風格 

接觸服裝設計經歷四年;作品重視細節設計、材質組合,善於實驗性的作品創作,習慣在過程中嘗試服裝輪廓型創造和立體版型研究,也擅長做材質實驗及特殊細節的開發;設計風格復古又現代,懷舊和時尚兼容並蓄。 

作品介紹 

  「金門」是我的家鄉,是一個因為軍管,而意外保存了純真歷史的地方。歷史、文化、記憶、感情,是四個重要的概念,我試著喚醒家鄉的軍民文化,我不曾經歷卻歷歷在目的年代。將復古元素數位化,在仿舊、仿牛皮紙的材質上進行數位印花,素材來自於生活週遭的舊材料,照片、街道、報紙、廣告,彷彿一個歷史回憶錄。 

  「回憶是溫柔的,歷史是堅毅的。」我在版型和輪廓上,演繹軍人的元素,碉堡、軍裝、穩重、強而有力,並結合黑鐵材質的金屬配件和細節點綴。我把握的原則,是每一套作品都是一種個性,一個角色,他們說著那個年代的故事,也捍衛著逐漸被文明摧毀的文化歷史。

文章標籤

La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